第六十九章 伏魔記之騰蛇初臨(18)
關燈
小
中
大
當天晚上,離玄帶著扈三娘、林沖、魯智深來到了東溪村外的樹林裏,選定了一個地方。離玄開口說道:“各位也曾知道,我們這次出來,只是為了誅殺一個人,此人名喚作公孫勝,與我有莫大的怨仇,今日乃是他受劫之日,我等在此處埋伏,必讓他有死無生。”
林沖他們應諾,畢竟這都是事先說好了的,也沒什麽好說的,只是他們怎麽也想不通離玄是怎麽知道那個公孫勝今天要從這裏過。只有這幾日一直出去打探消息的林沖隱隱有些猜想,難道說這個公孫勝就是黃泥崗截去那十萬貫生辰綱的人?
林沖雖有些疑惑,但也沒有去細究,這時候離玄開始安排各人埋伏之所了。
……
卻說得那一日,楊志失卻了生辰綱,潛逃而去了。那老督管為避禍端,和虞候並押解的兵士相通,將所有罪責都推到了楊志身上。他們可能只是為了減輕罪責,但這麽一個舉動,無意間將這個案子搞得很是離奇。
那一日,濟州府尹聽得大名府梁中書府上的老督管來報案,說是押解生辰綱的楊志忘恩負義,夥同賊寇將那十萬貫的財物盡數劫走了。濟州府尹聽了大驚,忙喚來緝捕使臣,讓其全力破案,今日在他的地頭發生了這麽大一個案子,必然會遭到梁中書甚至蔡太師的怨責。
就在濟州府尹像熱鍋上的螞蟻似的在屋裏團團轉的時候,他的一個心腹幕僚悄然走了進來,說道:“府尹大人,這個案子還須理論一番呀。”
濟州府尹楞了一下,但也素知他的這個幕僚是個聰慧之人,往日給他的建議也都很不錯,既然言出如此,必然有因。濟州府尹坐了下來,說道:“你先坐下,且說說,怎麽回事?”
那幕僚告了聲謝,側身坐了下來,說道:“大人可知那楊志是什麽人?”說完看著府尹,但他見府尹皺起來眉頭,頗不耐煩,也不敢再設置懸念了,自己趕忙回答道:“那楊志本是個配軍,不知走了什麽好運,被梁中書看上了,提拔為了提轄,托付他押解這一趟十萬貫的生辰綱……”
見他說到關鍵地方又停了下來,府尹煩躁的說道:“把話說完,我現在沒心思去猜你什麽意思。”
那幕僚暗暗腹誹,他的意思已經說的很明顯了,自己怎麽攤上了這麽個愚笨的上峰,但還是賠笑的說道:“押送生辰綱,是個極好的差事,送到了東京蔡太師那裏,哪怕是看在自己女婿梁中書的面子,蔡太師也會見上一面,若能得梁中書修書褒獎,那楊志定會在蔡太師那裏留下個好印象,日後若有肥缺,也會想念著他的,那楊志日後平步青雲,指日可待呀。”
濟州府尹點了點頭,面上露出了羨慕之色,說道:“確實是個好機會,若能得到蔡太師的賞識,哪怕自己備上十萬貫的生辰綱也願意呀,不過,你說的這些和這個案子有什麽關系?”
那幕僚暗暗罵道:這府尹的腦子莫不是小時候被驢踢過?他說的已經夠清楚了,但面對濟州府尹迷惑的表情,他還是耐心的說道:“那楊志怎麽會為了這點兒生辰綱,舍棄了如此的大好前景?”為了照顧府尹可憐的腦子,那幕僚又加了一句:“有了好前程,還怕弄不到銀子嗎?”
這時候濟州府尹總算是明白過來了,他指了指天上,小聲說道:“你的意思是這件案子涉及到上面的鬥爭?”他的腦子雖然不好使,但政治嗅覺相當靈敏,他馬上就想到了,據說太師蔡京和太尉高俅多有不合。前段時間高太尉的那個義子喜歡上了一個教頭的老婆,鬧得整個東京盡知,蔡太師還趁機參了他一本。這個案子莫不是蔡太師打算嫁禍給高太尉,對家中子孫教導無方只是小事,與地方上賊寇有關聯可是大事。史書上早有記載,有權沒什麽,好財**也不是大事,要是朝中大臣和地方匪徒結交,那絕對會遭君王忌諱的。想到這裏府尹心中一陣忐忑,高層鬥爭最是要命,必須要站隊,一旦站錯了就是死路一條,他怎麽這麽倒黴攤上了這麽件事呀!也難得他的腦子能在一瞬間想出這麽多來。
那幕僚低頭答道:“這個小人就不知道了。”對於朝堂上的事,他可不能多嘴。
濟州府尹穩了穩心神,問道:“依你看這個案子應該怎麽去辦?”
那幕僚說道:“此事還需要從長計議。”
濟州府尹點了點頭,確實,以上都是他自己的猜測,他首先要弄清楚到底是怎麽回事。還好自己在東京還有幾個朋友,是時候聯絡一下了,只有弄清楚這裏面的彎彎道道,才能決定這個案子到底能不能破,什麽時候破,以什麽方法去破。
就在他打算提筆寫信的時候,突然想到一件事,說道:“剛才我差遣緝捕使臣負責,要是他們提前偵破此案,又該如何呀?”他現在總不能再把緝捕使臣喚來,說這個案子不要急,慢慢破,不管怎麽說,樣子還要裝一裝的。
那幕僚明白府尹的意思,說道:“這個包在小的身上,小人自會去暗暗曉與緝捕使臣知道。”
濟州府尹點了點頭,說道:“那就好,那就好,你辦事我是放心的,去吧。”
那幕僚施了個禮,退下了。
ps:水滸中出現了這麽一句“且說濟州府尹自從受了北京大名府留守司梁中書劄付,每日理論不下。”老督管在失了生辰綱後,是先去濟州府那裏報了案,然後回到了大名府告予梁中書知道,梁中書聽了大怒,寫了文書,當時差人星夜來濟州投下;又寫一封家書,著人也連夜上東京,報與太師知道。這個消息在濟州府,大名府,東京蔡太師那裏來回傳遞,折騰了有十幾日,而這十幾日的時間,濟州府尹沒有去破案,而是“每日理論不下”,他能“理論”什麽?就是理論這個案子到底是怎麽回事。直到蔡京派了個府幹過來,他才知道自己想多了,這就是件單純的劫財事件。
其實這個案子很好破的,之前我說過,吳用的計劃出了個很大的紕漏,他們扮作販賣棗子,白酒的都很成功,只是一路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跡,若在遠處作案也就罷了,他們是在自己家鄉附近作案,很多人都認出他們來了。尤其是仗義疏財,聲名遠播的晁蓋,一路上他們吃飯住店,真不知道有多少人認出他來了。濟州府尹只要派下人去村間街頭的客店訪問一圈,晁蓋他們的行走路線都能知道的一清二楚。之所以這個案子耽擱了這麽久,就是因為楊志的出逃,老督管的推卸罪責,給這個案子平添了許多古怪。
至於我說蔡京和高俅不和,在水滸中也是隱隱有所體現的,而且,忠臣可以惺惺相惜,因為正義感不會因為參與的人多而有所減弱,但奸臣求的是利,朝廷上能獲利的地方是有數的,你得的多了,我的就少了。所以實際歷史上,那些權傾一時的大貪官,像嚴嵩,和珅那樣,在同時代是沒有其他大的貪官的。對他們來說,罵他們的忠臣和與他們奪利的貪官一樣討厭,而且對付忠臣不但要應付輿論上的壓力,而且很難抓到把柄。對付貪官就好辦多了,現成的罪名就在那兒擺著的,不用白不用,至於說他們是不是也犯了同樣的罪,那就不用管了。
水滸上將蔡京,高俅等人的罪責都有所誇大,徽宗年間的政治是很覆雜的,到現在還有很多種說法,蔡京高俅不算是什麽好人,但和歷史上有名的奸臣還是有很大差距的(宋史中並沒有為高俅做傳,對他的記載也很少,修史的時候,大忠大奸都會有很大的篇幅,由此來看,高俅還稱不上是大奸),北宋的悲劇是諸多方面因素造成的,其中最主要的,要歸咎於宋徽宗。但在古代,是不能說皇帝不好的,特別是這種民間流傳的通俗讀物,所以徽宗的錯就全被蔡京,高俅等人分擔了。到了水滸成書年間,蔡京,高俅是大奸臣在民間已經是完全被認可了。
類似的事也有很多,比如說在唐之前,曹操一直被認為是雄才大略的,包括北宋修訂的資治通鑒對曹操的評價也很高,但到了後來,三國成書的明初,曹操是奸臣已經是民間主流觀點了,清後期出現戲曲後,曹操就只能是白臉的奸臣了。
不管怎麽說,我是以水滸為背景寫的,所以在設定也盡量依照水滸中的設定。
...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林沖他們應諾,畢竟這都是事先說好了的,也沒什麽好說的,只是他們怎麽也想不通離玄是怎麽知道那個公孫勝今天要從這裏過。只有這幾日一直出去打探消息的林沖隱隱有些猜想,難道說這個公孫勝就是黃泥崗截去那十萬貫生辰綱的人?
林沖雖有些疑惑,但也沒有去細究,這時候離玄開始安排各人埋伏之所了。
……
卻說得那一日,楊志失卻了生辰綱,潛逃而去了。那老督管為避禍端,和虞候並押解的兵士相通,將所有罪責都推到了楊志身上。他們可能只是為了減輕罪責,但這麽一個舉動,無意間將這個案子搞得很是離奇。
那一日,濟州府尹聽得大名府梁中書府上的老督管來報案,說是押解生辰綱的楊志忘恩負義,夥同賊寇將那十萬貫的財物盡數劫走了。濟州府尹聽了大驚,忙喚來緝捕使臣,讓其全力破案,今日在他的地頭發生了這麽大一個案子,必然會遭到梁中書甚至蔡太師的怨責。
就在濟州府尹像熱鍋上的螞蟻似的在屋裏團團轉的時候,他的一個心腹幕僚悄然走了進來,說道:“府尹大人,這個案子還須理論一番呀。”
濟州府尹楞了一下,但也素知他的這個幕僚是個聰慧之人,往日給他的建議也都很不錯,既然言出如此,必然有因。濟州府尹坐了下來,說道:“你先坐下,且說說,怎麽回事?”
那幕僚告了聲謝,側身坐了下來,說道:“大人可知那楊志是什麽人?”說完看著府尹,但他見府尹皺起來眉頭,頗不耐煩,也不敢再設置懸念了,自己趕忙回答道:“那楊志本是個配軍,不知走了什麽好運,被梁中書看上了,提拔為了提轄,托付他押解這一趟十萬貫的生辰綱……”
見他說到關鍵地方又停了下來,府尹煩躁的說道:“把話說完,我現在沒心思去猜你什麽意思。”
那幕僚暗暗腹誹,他的意思已經說的很明顯了,自己怎麽攤上了這麽個愚笨的上峰,但還是賠笑的說道:“押送生辰綱,是個極好的差事,送到了東京蔡太師那裏,哪怕是看在自己女婿梁中書的面子,蔡太師也會見上一面,若能得梁中書修書褒獎,那楊志定會在蔡太師那裏留下個好印象,日後若有肥缺,也會想念著他的,那楊志日後平步青雲,指日可待呀。”
濟州府尹點了點頭,面上露出了羨慕之色,說道:“確實是個好機會,若能得到蔡太師的賞識,哪怕自己備上十萬貫的生辰綱也願意呀,不過,你說的這些和這個案子有什麽關系?”
那幕僚暗暗罵道:這府尹的腦子莫不是小時候被驢踢過?他說的已經夠清楚了,但面對濟州府尹迷惑的表情,他還是耐心的說道:“那楊志怎麽會為了這點兒生辰綱,舍棄了如此的大好前景?”為了照顧府尹可憐的腦子,那幕僚又加了一句:“有了好前程,還怕弄不到銀子嗎?”
這時候濟州府尹總算是明白過來了,他指了指天上,小聲說道:“你的意思是這件案子涉及到上面的鬥爭?”他的腦子雖然不好使,但政治嗅覺相當靈敏,他馬上就想到了,據說太師蔡京和太尉高俅多有不合。前段時間高太尉的那個義子喜歡上了一個教頭的老婆,鬧得整個東京盡知,蔡太師還趁機參了他一本。這個案子莫不是蔡太師打算嫁禍給高太尉,對家中子孫教導無方只是小事,與地方上賊寇有關聯可是大事。史書上早有記載,有權沒什麽,好財**也不是大事,要是朝中大臣和地方匪徒結交,那絕對會遭君王忌諱的。想到這裏府尹心中一陣忐忑,高層鬥爭最是要命,必須要站隊,一旦站錯了就是死路一條,他怎麽這麽倒黴攤上了這麽件事呀!也難得他的腦子能在一瞬間想出這麽多來。
那幕僚低頭答道:“這個小人就不知道了。”對於朝堂上的事,他可不能多嘴。
濟州府尹穩了穩心神,問道:“依你看這個案子應該怎麽去辦?”
那幕僚說道:“此事還需要從長計議。”
濟州府尹點了點頭,確實,以上都是他自己的猜測,他首先要弄清楚到底是怎麽回事。還好自己在東京還有幾個朋友,是時候聯絡一下了,只有弄清楚這裏面的彎彎道道,才能決定這個案子到底能不能破,什麽時候破,以什麽方法去破。
就在他打算提筆寫信的時候,突然想到一件事,說道:“剛才我差遣緝捕使臣負責,要是他們提前偵破此案,又該如何呀?”他現在總不能再把緝捕使臣喚來,說這個案子不要急,慢慢破,不管怎麽說,樣子還要裝一裝的。
那幕僚明白府尹的意思,說道:“這個包在小的身上,小人自會去暗暗曉與緝捕使臣知道。”
濟州府尹點了點頭,說道:“那就好,那就好,你辦事我是放心的,去吧。”
那幕僚施了個禮,退下了。
ps:水滸中出現了這麽一句“且說濟州府尹自從受了北京大名府留守司梁中書劄付,每日理論不下。”老督管在失了生辰綱後,是先去濟州府那裏報了案,然後回到了大名府告予梁中書知道,梁中書聽了大怒,寫了文書,當時差人星夜來濟州投下;又寫一封家書,著人也連夜上東京,報與太師知道。這個消息在濟州府,大名府,東京蔡太師那裏來回傳遞,折騰了有十幾日,而這十幾日的時間,濟州府尹沒有去破案,而是“每日理論不下”,他能“理論”什麽?就是理論這個案子到底是怎麽回事。直到蔡京派了個府幹過來,他才知道自己想多了,這就是件單純的劫財事件。
其實這個案子很好破的,之前我說過,吳用的計劃出了個很大的紕漏,他們扮作販賣棗子,白酒的都很成功,只是一路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跡,若在遠處作案也就罷了,他們是在自己家鄉附近作案,很多人都認出他們來了。尤其是仗義疏財,聲名遠播的晁蓋,一路上他們吃飯住店,真不知道有多少人認出他來了。濟州府尹只要派下人去村間街頭的客店訪問一圈,晁蓋他們的行走路線都能知道的一清二楚。之所以這個案子耽擱了這麽久,就是因為楊志的出逃,老督管的推卸罪責,給這個案子平添了許多古怪。
至於我說蔡京和高俅不和,在水滸中也是隱隱有所體現的,而且,忠臣可以惺惺相惜,因為正義感不會因為參與的人多而有所減弱,但奸臣求的是利,朝廷上能獲利的地方是有數的,你得的多了,我的就少了。所以實際歷史上,那些權傾一時的大貪官,像嚴嵩,和珅那樣,在同時代是沒有其他大的貪官的。對他們來說,罵他們的忠臣和與他們奪利的貪官一樣討厭,而且對付忠臣不但要應付輿論上的壓力,而且很難抓到把柄。對付貪官就好辦多了,現成的罪名就在那兒擺著的,不用白不用,至於說他們是不是也犯了同樣的罪,那就不用管了。
水滸上將蔡京,高俅等人的罪責都有所誇大,徽宗年間的政治是很覆雜的,到現在還有很多種說法,蔡京高俅不算是什麽好人,但和歷史上有名的奸臣還是有很大差距的(宋史中並沒有為高俅做傳,對他的記載也很少,修史的時候,大忠大奸都會有很大的篇幅,由此來看,高俅還稱不上是大奸),北宋的悲劇是諸多方面因素造成的,其中最主要的,要歸咎於宋徽宗。但在古代,是不能說皇帝不好的,特別是這種民間流傳的通俗讀物,所以徽宗的錯就全被蔡京,高俅等人分擔了。到了水滸成書年間,蔡京,高俅是大奸臣在民間已經是完全被認可了。
類似的事也有很多,比如說在唐之前,曹操一直被認為是雄才大略的,包括北宋修訂的資治通鑒對曹操的評價也很高,但到了後來,三國成書的明初,曹操是奸臣已經是民間主流觀點了,清後期出現戲曲後,曹操就只能是白臉的奸臣了。
不管怎麽說,我是以水滸為背景寫的,所以在設定也盡量依照水滸中的設定。
...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